趙文敬老師介紹
醫院科室: 鄭大一附院 血液科
職 稱: 主任醫師 教授
開診科室: 血液內科
擅 長: 擅長血液病的診斷治療
專家介紹:趙文敬 女,79歲,主任醫師,教授,1961年北京醫科大學本科畢業,同年分配到一附院內科從事臨床工作。擅長血液病的診斷治療,在30多年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解決疑難病癥的能力。撰寫論文近20篇,其中全國雜志發表及會議宣讀論文7篇,國際雜志刊登和會議交流論文2篇,其余均在省級雜志上發表。獲省教委和衛生廳科研成果獎3項。編寫著作有《內科護理學》和《臨床遺傳病學》。
專業方向:出血性疾病的診療。
鄭大一附院趙文敬教授經外星艙治療一個療程后回訪現場
以下是原話整理:
我叫趙文敬,今年79周歲,是1961年北京醫學院畢業,畢業后就分配到河醫大一附院內科,工作了50多年。目前職稱主任醫師、教授,現在改名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現在在內科工作了50多年,現在主要的專業就是血液病,內科血液病專業,工作了幾十年,目前一直還在返聘,工作到現在。
我的脊柱病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最早的時候發生過兩次坐骨神經疼,但是也就是睡硬板床,休息一個禮拜左右慢慢的恢復,沒有太注意,沒退休的時候還在堅持上班,一直堅持。從汶川地震那年,那年又發作一次特別的厲害,坐骨神經疼走十步就得停下來,要不下肢的筋脈就扭著勁的疼,疼的沒辦法走路,拄著拐杖也是一樣,疼的特厲害,那一次時間最長。我也去看了很多醫院,河醫一附院,鄭州市骨科醫院,后來又到北京三附院骨科去看,都沒有什么好的辦法。一種是做手術,用鋼釘固定,就這種辦法,沒有其他的好辦法。那時候也聽說過注射骨髓液,我想椎間盤脫出似乎也不是十分適合,也沒人建議我用這種方法,所以一直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
所以自己的感受就是從汶川地震那年,后來慢慢地坐骨神經疼好了以后,但是病并沒有解決,發現脊柱側彎,后突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明顯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脊柱變形,背部突出一大塊,穿衣服也不知道有多難看,另一個就是我的身高比原來萎縮了十公分,往那一站,原來都沒有我高的人,我現在跟別人一樣,甚至我比別人還矮,所以也沒有什么好辦法,有時候感覺很失望,心理上壓力很大,覺得體質還可以,但是不能活動,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這是身體上的一些變化。主要感覺這些年走路累,累的無法形容,有時候走到馬路上就想坐下來,甚至想躺下來,但是也沒地方坐,也沒地方躺,只能堅持往前走。走到地方以后,有個依靠的時候,趕緊歇歇,讓脊柱休息一下,累得沒辦法再堅持了,可以說已經到極限,就是這情況,這是最痛苦的一個。另一個就是走路時身體左偏,身體向左邊偏,走路這樣子傾斜,向左邊傾斜,站在那里,站著照個照片都是斜的,向左邊偏,這是身體這些年的一些改變。問哪里都沒有什么好辦法,所以也就這樣子了,覺得也就這回事了,老了嘛,就這樣了,很失望,就這么一種情緒。
但是,人活著還是要活動,鍛煉作為一直的堅持,游泳、爬山,這些我該鍛煉,該怎么做怎么做,但是為減輕腰的負擔,膝關節的負擔,就要柱一根拐杖,或者是爬山時有扶手,有拉的地方,拉著就可以減輕腰和膝關節的負擔,所以多高的山,可以說國內的山幾乎我都爬遍,都走過來了。所以在鍛煉方面我還是很注意,也只能從這方面自己去努力,也沒有其他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