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提供/中日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樊碧發 住院醫師 王新星
慢性腰背痛是影響人類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在美國,因腰背痛而到門診就診的人數僅次于呼吸道感染,排在第二位。我國體力勞動者眾多,發病率更高。
在腰背痛患者中,“椎間盤突出”是罪魁禍首。我國的一項關于椎間盤突出發病率的調查問卷顯示:頸、腰椎間盤突出癥人群發病率為12%,其中40-50歲的人群發病率為59%,50-60歲人群當中是71%,60歲以上人群則高達82%。
針對椎間盤突出癥,傳統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藥物、針灸,推拿、理療等,這些治療手段雖然各有優勢,但仍不能覆蓋全部病患群體。而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頸椎/脊柱定位周期減壓牽引系統(見右圖)的橫空出世,為治療這一疾病又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武器。
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脊柱定位周期減壓牽引系統)是一種新型的用于治療椎間盤突出癥的大型醫療設備,它最初由美國宇航局美國國防部與醫療器械公司聯合開發,結合了臨床醫學、運動醫學、生物力學等多學科理論采用無創,非手術的方法進行脊柱減壓治療,近年來,一些國內外的臨床研究均證實了該系統對頸、腰椎間盤突出具有治療作用。前NBA休斯敦火箭隊著名球星特雷西麥克格雷迪也曾用該系統治療自己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目前該設備已國產化而中日醫院疼痛科也已引進該設備并投入臨床使用。
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的作用原理
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脊柱定位周期減壓牽引系統)的作用原理類似于傳統的脊柱牽引。但遠不止牽引作用。它通過模擬太空失重環境使椎旁抗重力肌肉松弛:改變應力狀態,從而擴大內在椎間盤的空間,減少椎間盤突出程度,并有效降低內在椎間盤的壓力,以達到減輕患者疼痛的目的。該系統中控臺通過敏感的反饋機制使力量集中作用于病變椎體節段,使腰背肌肉完全松弛,避免抵抗收縮,通過牽引作用可使椎間盤負壓達到150~200毫米汞柱。同時有腰部氣囊可以固定腰曲,輔助調整牽引角度,使牽引的力量70%~80%作用于病變椎間盤,從而實現精確定位。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在解除突出物對周圍組織壓迫的同時,更加強調使椎間隙保持持續負壓,所產生的負壓使得液體和營養物質可以滲透到椎間隙并滋養椎間盤,以恢復椎間盤自身的營養狀態。
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的適應證及禁忌證
適應證
18周歲以上,患有腰椎間盤突出或膨出引起疼痛超過4周;腰椎后路手術后疼痛復發超過4周;椎間盤退變引起持續疼痛,采用其他保守治療方法治療4周無效的患者。
禁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