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明,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病人無需手術治療便能緩解,而最終需要手術治療的,只有約10%的患者。作為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你到底是否屬于這10%?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在門診和網絡上,經常有人問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并拿著CT、MRI看。“椎間盤突出”已成了最廣為人知的一個醫學詞匯,普及率之高讓人咋舌,幾乎是一提腰腿痛,馬上就會有人說:腰椎間盤突出。
1、為什么椎間盤突出如此熱門?真的如此普遍嗎?腰腿疼痛就是椎間盤突出嗎?對于椎間盤突出,是不是切了就好了?
椎間盤突出,是指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周圍或椎管內。由于纖維環的前側及兩側較厚,而后側較窄較薄,因此,髓核遭受異常巨大應力后容易向后方椎管內突出,形成影像學上的椎間盤突出。
20世紀90年代后,由于CT、MRI的出現和普及,人們可以比較直觀的看到椎間盤突出與脊髓神經的關系后,突出的椎間盤終于無比形象的站在了眾人的面前,由此掀起了椎間盤突出熱。人們可以形象的看到椎間盤突出,加上神經根就在他的旁邊,突出的椎間盤往往會撞到神經根的腰,眼見為實,自然而然椎間盤突出就和腰腿痛開始畫等號,很多臨床醫生針對這種情況都會讓病人做手術,切掉突出的椎間盤。
但事實上,腰腿疼痛的原因非常多,椎間盤突出癥只占不到10%。后來隨著人們對于醫學的不斷探索,逐漸發現將椎間盤突出當做腰腿疼的“兇手”的確是冤枉了它。椎間盤突出只是一種病理改變,并不是一種病癥。
2、臨床發現:很多人并沒有腰腿疼痛,但是卻有椎間盤突出。
這就說明腰腿疼并不一定都是椎間盤突出所引起的,更不能簡單粗暴、一切了之。切掉突出的椎間盤雖然能夠快速解除椎間盤突出的狀態,但是卻沒有將造成椎間盤突出的肌肉張力恢復平衡,椎體之間的相對位置依然失常,椎間盤受力依然不平衡,椎間隙的高度會丟失,脊柱出現新的應力點,加速其他節段的損害,有時需要被迫再次手術。如此幾次,就會對人體脊柱造成惡性循環的傷害。
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就立即去做手術,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據不完統計,只有不到10%的患者才需進行手術干預,剩余90%以上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只需經過系統的保守治療,癥狀就可得以緩解。循證醫學表明,經過長時間保守治療,其效果與手術幾乎沒有差別。
3、腰突患者,必須要動手術的指征如下:
①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癥,經過非手術治療無效超過半年,效果差且經常反復發作,疼痛癥狀加重;
②劇烈發作的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因疼痛難以行動及入眠,被迫屈髖屈膝側臥位,甚至跪位;
③出現單根神經麻痹或馬尾神經麻痹,表現為肌肉癱瘓或出現排便排尿障礙;
④因劇烈疼痛希望可以早日返回工作崗位及生活的。
如果以上4點您均不符合,恭喜您,那就保守治療吧!
4、該如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外星艙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自帶的病灶定位裝置可以進行定位治療,確保有效減壓力作用于病變椎間隙,達到病灶部位的有效減壓治療。在治療平臺中部的定位支撐氣囊可對腰椎進行復位并進行治療定位,在治療過程中,支撐氣囊最高點正對腰椎生理彎曲最高點即第三腰椎棘突,在保持腰椎的正常生理彎曲的同時,氣囊頂點作為腰椎段參考坐標進行定位,治療過程中系統根據病變部位,自動選擇角度,將有效減壓力精確定位到病變椎間隙,從而使病變椎體后小關節打開,相鄰椎體之間距離增大,椎間隙增高,椎間隙容積增大,并呈現持續性負壓狀態,繼之產生以下效果:
(1)消除或減輕患者的疼痛、麻木癥狀;
(2)解除突出椎間盤對于脊髓或周圍神經根的病例性壓迫,并為突出物的回納提供空間和條件;
(3)減輕或消除由于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刺激而形成的周圍組織痙攣、水腫、滲出等一系列非菌性炎癥反應導致生理性壓迫;
(4)促使氧、水分、營養物質的回流,為受損或退化椎間盤的再營養提供保障,從而在根本上修復受損或退化的椎間盤。
5、絕大部分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以通過保守治療而痊愈
有學者發現,突出的椎間盤,尤其是突出到椎管并游離的椎間盤,往往會在幾個月或更長時間后逐漸縮小,甚至消失的無影無蹤,伴隨的麻木、疼痛、無力等癥狀也會逐漸改善或消失。有時我們在一些老年人的影像資料看到他們的椎間隙很窄,基本消失,但并未看到椎管內有突出或游離的椎間盤組織,就是這種原因造成的,本質是由于機體本身的自噬作用完成的。
總之,造成腰腿疼痛的原因非常多,腰椎間盤突出只是眾多原因之一,我們不光要對癥治療,更要科學合理地進行病因判斷,對因治療才是解決之道。
外星艙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
全國統一免費咨詢熱線:400-992-8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