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為切除和縫合你身體的某一部分有利于你的健康,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任何一個醫生都清楚,那不過是挽救生命的一種嘗試。健康是你的權利,更是你的責任。你該為你的健康負責,醫生只是你的助手。文章來自德國作家尤格·布萊克的暢銷書《無效的醫療》。
2010年全國兩會,時任衛生部副部長的黃潔夫參加聯組討論時拿出暢銷書《無效的醫療》,反思目前在我國公立醫院中同樣存在的“無效的醫療”。“這是現在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黃潔夫說,在美國,40%的醫療是無效的;在我國,這種現象也已經非常突出。
他說:很多藥不是該吃的,卻在吃;很多治療是不需要的,卻在做;很多手術會使病人更痛苦,卻也在做。這是現在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
黃潔夫說:我是肝膽外科的,在臨床上,很多小的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肝上的血管瘤對人是無害的,70%的膽囊結石是無癥狀的,醫學上稱為“安靜的石頭”,并不影響健康,但是現在只要進了醫院,一般都要你去做手術。其實通過合理的方法,肝膽結石自行排出也并非不可能。
黃潔夫認為,這一現狀主要源于兩大方面原因:一是醫學發展的局限性;二是醫療行業的逐利行為,以及醫生、病人對疾病和生死的認識不足。
黃潔夫表示,醫學是門有遺憾的學科。人類至今對自身的了解十分有限,導致醫療手段有種種不完善。即使現在認為是好的療法,未來可能發現是錯的。而且,由于醫學局限與患者期望存在巨大落差,若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更易導致過度治療。
椎間盤手術中的“無效治療”
椎間盤切除術,已被證實有四成是失敗的,甚至術后病情惡化的達到了12%。
英國在一次外科醫生研討會上,研究人員對220位整形外科醫生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220位醫生沒有一位愿意因腰痛而接受手術治療的。
即便像腰間盤突出這樣的“頑癥”其實也都可以憑自身慢慢恢復,英國的柯拉馬醫生強調:脊背本身有驚人的自愈能力,免疫系統的細胞會將從椎間盤脫位的物質視為異物,并加以溶解消除,這就是自愈作用,但這需要一些時間。
現代人最常見的就是頸椎、腰椎等脊柱問題,大多數其實不用手術,通過合理的鍛煉方式,完全可以解決。所以,即使是脊柱外科醫生,也不敢說,椎間盤手術是多么的百試不爽、安全有效。個體化治療永遠是第一位的!
沒有合理的診療行為,即使國家加大醫療投資,依然解決不了老百姓看病就醫的問題。那么,如何抑制過度醫療,從本質上緩解看病貴問題?建立嚴格有效的醫藥衛生監管體制,引導醫院合理用藥、合理治療。
“解決人民群眾的看病就醫問題,就要實事求是、真抓實干,不能忽悠。”黃潔夫如是說。